惠农区纪委
首页 > 惠清风 > 历史文化 正文

历史文化

麦浪起伏的田野上

稿件来源: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: 2025-04-22 09:50:47

  二十多年前,麦浪起伏的田野上,母亲带我和哥哥割麦。那时候没有全自动收割机,母亲挥舞镰刀,身后是整齐倒下的一捆捆小麦。而我尚小,对麦田里的野豌豆兴趣更大。

  那天下午,哥哥送来一壶凉开水,母亲捶捶酸痛的腰背,半躺在柔软的小麦秸秆上,我赶紧凑过去,和母亲并排挤在一起。

  天空是高远的蓝,一缕缕白云随意点缀在上面,好像神仙的纱衣。鼻腔中是新鲜小麦芬芳的清气,好像最浓烈的香水。母亲随口吟道:“天高云淡,望断南飞雁……”仿佛被施了魔法,我呆住了。天天下地,忙碌劳累的母亲,居然会吟诗?

  诗的力量,就在于粗糙坚硬的生活深处,无法言说的柔软与美好。从那个下午开始,我觉得生活不一样了。那两句诗,为我敲开了一扇美好芬芳的诗意之门。

  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……”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……”这些简单美丽的小诗,带我走进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。

  上中学后,学校里的老师规定学生背诗,同学们苦不堪言。 他们所以为的苦刑,对我而言,却是那样快乐的事。看见他们眼中的惊奇和赞赏,我仿佛穿上了一件华美的衣裳。

  十三四岁的时候,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”。懵懂美好的年华里,我买下自己第一本诗集:《唐宋词名作选》,李后主、温庭筠、李清照、苏轼、辛弃疾……里面写尽了各类离别、伤怀、失意……不是没有豪情,只是我耽于少女期的敏感与自怜,镇日沉溺于悲情诗词中落落寡欢。

 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是个乐天派,如同春日蓝天下的鸽哨,微风吹过,洒下一阵铃声。她注意到我的落落寡欢,于是,在我一篇伤春悲秋的作文后,她附了一首小诗给我:

  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;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

  这首简单的小诗,竟然使我对生活有了喜悦的情绪,让我忍不住想要出门去,想要感觉一年四季的风花雪月,感觉活着,是多么幸福。

  我意识到,诗词的世界何其广阔,绝不只是提供了多愁善感。

  遇见困扰或烦恼的时候,我不爱问别人,我习惯翻阅诗文。那些诗人从不吝惜,以他们的生命故事,给我们人生启示。

  一年四季,你喜欢哪个季节?

  理学家朱熹更像是春天的拥护者:“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。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”春天从冰雪中醒来,在嫩黄的柳枝和鼓鼓的花蕾上,跳着光明的舞蹈,只要我们有走出家门的心情,就能欣赏到万紫千红的美丽。

  杨万里在盛夏的西湖中看到漫天荷花:“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”夏季百花谢幕,但还有荷花在烈日下婷婷盛开,诗人带我们看到千年前,一湖别样红艳的荷花。人生走到夏季,就算经受烈日烘烤又怎样呢?我自有一池荷花映日别样红。

  刘禹锡被贬后,不但不消沉颓废,反而写下了豪情满怀的《秋词》: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”这不仅是心情,也是一种境界。秋天不但是收获的季节,也是诗意的季节,收获耕耘,忘记那些不愉快的过往,抒写诗情,正是人生好时机。

  “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?”这是王维写在冬天的诗。故乡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诗人的心,遇到酷寒砭骨,故乡的小窗前,那株梅花开了没?一点牵挂,无限的温暖与浪漫。哪怕是走到了生命的冬季,还是无法忘记故乡。诗人的故乡,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地方,更是心理上的一个隐秘柔软的所在——心之归处,便是故乡。

  诗词带给我们的,不只是浪漫空灵的情意,更多的是心灵与智慧的启发。我们必须有诗,放进人生的行囊里,对抗这艰难多变的人间。

  常常,我想到二十多年前那个下午的麦田里,那片高远的天空,那种沁人的麦香。

  让我们一边念诗,一边把烦恼劳累抛开,还给自己一个温暖美丽、生机勃发的好时节。(陈晓辉)

>>><<<